基本信息

  • 杭州评话传承人——徐天鹄
  • 71
  • 杭州评话
  • 继承
  • 传统表演
  • 下城区

人物介绍

       徐天鹄,71岁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杭州评话的传承人。徐老师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,说学逗唱、琴棋书画样样精通,现任杭州评话艺术团团长。自1962年开始拜王永卿先生为师,学习杭州评话《水浒传》、《岳飞传》。后又向蒋有霖先生学书《彭公案》等。据悉,他口中的段子如果按每天讲两个小时计算,可以连续讲上两年半。徐老师还曾获得过浙江省十佳优秀文艺人才奖。

项目介绍

       杭州评话,俗称“大书儿”,距今已有800年历史。

       一块静木,一把扇子,抑扬顿挫,娓娓道来。

     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杭州评书很有市场,不仅遍布杭城的茶室里有说书,一些红白喜事也会请评书艺人去暖场。那时,徐老师一天最多要赶3个场子。套上蓝色长衫上场,徐天鹄老师就用一口地道的杭州话说起来。而且他口中的《水浒》,很多内容在书本里却找不到。施耐庵当年就是在杭州写的《水浒传》,水浒传本身就与杭州息息相关。而徐天鹄老师说的《水浒传》又与施耐庵所写的大不相同,那是评话艺人千百年口口相传而来。

       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,徐老师一心想把评话艺术传承下去,于是在十年前成立了杭州评话艺术团,一共有十四个成员,平均年龄在六十岁以上。艺术团之前经常在杭州各个街道社区进行演出,随着团员们年龄增长, 已经有一年没有演出活动了。

       满脑子故事的徐老师随之在武林街道非遗主题馆,又开设了一个免费教学班,如今最令他担心的是传承人问题—至今,他还没有觅到徒儿。在他看来,找不到传承人的原因主要是,听众流失,回报太少。而且,学习杭州评话不仅需要毅力还要一定天赋,既要有超强的记忆力,还要有较强的艺术修养以及表现力。为了挽救“杭州评书”,武林街道文化站动足脑筋,量身订做了一套短期传承规划,不定期举办听书活动,从而为杭州评话培养新听众,并聘请徐天鹄老师在寒假期间为中小学生传授杭州评话。